人類自以為是的本性仰制了啟發智慧的途徑,有限的知識對無法解釋、巧合、或不知道的未知事物,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另外一種大多數人認同的未知來填補,滿足腦子的補償作用。所謂的大多數人認同的事物要具備有以下最基本相當的條件:
一. 歷史悠久。
二. 表相善良。
三. 具有說服力。
四. 大多數人認同。
五. 勢力龐大。
六. 無法求證。
七. 可以得到欲望的索求。
八. 可以產生畏懼與害怕。
九.可以做到超出人類所不能做到的事情。
十. 具有合法保障權。
配合有利條件:
一. 莊嚴的場所、地點。
二. 權威的傳達人。
三. 悠久的形象、商標。
四. 摹擬兩可的白紙、黑字說法證據。
五. 他人以及眾人的經驗。
六. 似懂非懂的抽象形容方式。
七.轉換成文化從小灌輸觀念連結腦神經元。
八. 強化觀念。
種種完美的有利組合與配合條件之下,連結人類基本上不完美的本性,只要是人,不管這個人是有多深的學問多高的學歷、地位與職務,不管這個人是貧、賤、富、貴,腦子一旦產生認同感與連結之後就根深蒂固傳換成為類似基因的相信種子變成已知。已知就是腦子可以連結已經知道的事物,再予以強化後,無論是負面或正面的已知,在我們的腦子裡是以一種快樂的符號代表。相反的未知卻是以一種痛苦的符號代表,任何生物都會選擇快樂而非痛苦的理論,負面的已知當然也代表快樂的符號(痛苦的快樂~壞習慣的養成)。
由此可見凡任何信仰都是由外界訊息傳導進入到我們腦子裡的,不同文化環境傳達不同訊息的相信系統種子,信仰自然就會不一樣,已知當然也各有差異。像歐美國家的天主教、基督教信仰,中東地區的回教信仰,印度地區的婆羅門教、印度教、佛教信仰,台灣地區道教與佛教結合的改良型信仰,中國地區無神論沒有宗教信仰也是一種信仰等等,除此全球各地區的原住民也都有自己不同的信仰,其實如果仔細討論信仰有上千萬種之多。
無論是什麼樣的信仰,大部份國家都是自由的而且立法保障的。